客服QQ:

客服微信:yalo-27

DooPrime德璞资本官网:贸易战加速脱钩:中国大减美国多种商品进口,甚至降至零!​
2025-04-21 19:41:25

数据背后的“去美化”行动:哪些商品被“清零”?​​
​​1. 农产品:大豆进口量暴跌70%​​
​​从“美国粮仓”到“巴西替代”​​:中国曾是美豆最大买家,但2024年前三季度进口量仅剩180万吨(2023年同期为600万吨)。巴西大豆占比升至75%,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进口量激增300%。
​​价格连锁反应​​:美豆期货价格年内下跌22%,美国农场主向政府申请补贴规模同比翻倍。
​​2. 能源:LNG进口归零,转向卡塔尔与澳大利亚​​
​​政治因素压倒商业逻辑​​: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NG从2023年的1200万吨降至零,转而从卡塔尔(同比+45%)和澳大利亚(恢复至制裁前水平)采购。
​​欧洲“渔翁得利”​​:美国过剩LNG加速流向欧洲,推动欧洲天然气价格回落至俄乌冲突前水平。
​​3. 高科技:半导体进口“去美化”提速​​
​​国产替代与第三方供应​​:中国从美国进口芯片金额同比下降28%,荷兰ASML光刻机、韩国三星存储芯片填补缺口。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警告,对华出口限制或导致美国企业损失超500亿美元年收入。
​​中美脱钩的“双重驱动”:政治博弈与经济理性​​
​​1. 中国战略:自主可控与“去风险”​​
​​关键领域“国产化率”硬指标​​: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标2025年达70%,新能源车电池100%本土供应。
​​反制清单精准打击​​:中国对美煤炭、原油进口加征关税,并限制稀有金属(如镓、锗)出口,直击美国军工与新能源产业链软肋。
​​2. 美国政策:从“脱钩”到“去风险”话术升级​​
​​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后遗症​​:美国对中企技术封锁扩大至AI、量子计算领域,迫使中企转向墨西哥、东南亚布局供应链。
​​关税成本转嫁失败​​: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94%成本由本国进口商承担,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已上调商品价格,通胀压力反噬消费者。
​​全球供应链重构:谁在受益,谁在承压?​​
​​1. 美国出口商:失去中国市场代价高昂​​
​​农业州“政治牌”失灵​​:艾奥瓦州大豆协会数据显示,对华出口下滑导致该州农场破产率升至10年来新高。
​​能源转型遇挫​​:美国页岩气企业被迫削减资本开支,欧洲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加剧竞争压力。
​​2. 新兴市场:替代红利与隐忧并存​​
​​东南亚“世界工厂”加速成型​​:越南、墨西哥对美出口中资企业产品占比超30%,但面临美国原产地规则收紧风险。
​​资源国争夺战​​:智利、阿根廷争夺中国锂矿订单,刚果(金)钴矿价格因中企竞购上涨40%。
​​3. 欧盟:左右逢源的“机会主义者”​​
​​绿色能源转售者​​:德国巴斯夫加大对中国化工品加工投资,利用中国产能满足欧盟环保标准。
​​地缘站队代价​​:欧盟对俄油限价政策导致对华能源出口成本上升,贸易顺差收窄。
​​争议与不确定性:脱钩真的能“断舍离”吗?​​
尽管中美供应链分离趋势明显,但以下矛盾不容忽视:

​​市场依赖难切割​​: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年均支出仍超6000亿美元,低价消费品通胀压力迫使美国零售商施压政府放宽限制。
​​技术“孤岛化”成本高昂​​: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需万亿美元级投资,且效率下降可能拖累AI、6G等技术发展。
​​第三方“骑墙”策略​​:东南亚、墨西哥等国既想承接中资转移,又担忧过度依赖中国市场。
​​投资者应对策略:布局“去美化”红利赛道​​
​​供应链替代概念​​:关注墨西哥出口加工区REITs、东南亚物流基建ETF(如iShares MSCI Thailand ETF)。
​​国产替代主线​​:半导体设备(北方华创)、工业软件(用友网络)、稀土永磁(金力永磁)等政策受益板块。
​​大宗商品波动机会​​:中国减少美豆进口或推升全球豆粕价格,可配置农产品期货多头;新能源金属(锂、钴)需求韧性较强。
​​外汇与利率对冲​​:人民币汇率或因贸易顺差改善得到支撑,可增持离岸人民币债券(如点心债)。